仲夏时节,中医药传承的热潮在城市街巷、郊野山林与红色场馆间涌动。2025年7月11日至7月31日山东中医药大学“本草乡韵志愿服务队”以 “中医药活态传承:从文化到基层的青春作答” 为主题,开展系列实践:社区义诊送健康、校园拓印启新知、夜市茶饮递清凉,更深入本草调研、基层医疗探访与红色精神研学,用行动诠释“中医传承”的多维内涵。
文化共情:让中医药“活”在日常场景
社区广场上,耳穴压豆的镊子轻响,推拿师的掌心带着温度;夜市摊位前,枸杞菊花茶、藿香解暑饮被市民争相传饮;校园课堂里,孩子们拓印着艾草叶脉,在中药香囊中嗅辨“辛温解表”的气息;公园晨练区,八段锦的招式随鸟鸣舒展,太极拳的圆弧勾勒出养生哲学……
“按压这个耳穴,晚上能睡个好觉!”社区义诊现场,队员的叮嘱让李阿姨频频点头。“本草乡韵志愿服务队”将 “体验+科普” 融入生活场景:3场社区义诊覆盖500余人次,耳穴、推拿服务直击颈肩腰腿痛;中药夜市设置“药食同源”专区,10余款养生茶被抢购一空;中医药进校园活动走进4所学校,2000余名学生通过拓印、辨药、制茶,解锁“中医就在身边”的奥秘。当八段锦的呼吸韵律与市井烟火交融,中医药不再是古籍符号,而是可触、可感、可用的生活智慧。
(传统功法教学)
本草寻真:解码海陆药用生物密码
山林间,“本草乡韵志愿服务队”追踪酸枣树的年轮,测量金银花的海拔分布;海洋馆内,成员们围聚海马展缸,对照《本草拾遗》探究其“温肾助阳”的药用机理。“陆地组” 徒步穿梭3个自然村落,记录12种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、土壤PH值,发现本地紫苏因光照差异,挥发油含量竟相差15%;“海洋组” 访谈海洋专家,揭秘海马“父体孕育”的生态特性,以及人工养殖对水质、水流的严苛要求——这些细节,恰是中药疗效的“自然密码”。
“原来海马不是‘海里的马’,而是雄鱼育儿!”队长李笑辞的调研笔记里,既有植物标本的手绘,也有海马行为的观察影像。从陆地本草的“生长轨迹”到海洋药材的“生存智慧”,“本草乡韵志愿服务队”以科学调研为尺,丈量中医药传承的 “实证厚度” 。
(本草调研)
基层问诊:触摸中医药发展的“脉搏”
乡镇卫生院的诊室里,老中医坦言“针灸技法后继乏人”;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走廊上,护士苦笑“居民更信输液,中医理疗预约少”……走访8家基层医疗机构后,“人才流失”“认知壁垒”“技术断层” 成为最扎心的现实。
为寻破局之策,实践队对话 “三代中医人” :扎根乡村40年的王医师,用“一根艾条”焐热乡民信任,他说“基层缺的不是需求,是坚守的人”;90后校友林医生,正尝试“中医+短视频”科普,让拔罐、艾灸走进年轻人视野;
红色铸魂:在精神传承中锚定初心
中共党史纪念馆内,老党员讲述“红军药箱里的救命草”;廉政博物馆中,“医官廉洁行医”的史料令人警醒。“本草乡韵志愿服务队”在红色研学中领悟:中医药传承,不仅是技艺的延续,更是 “济世为民”精神的传承 。
“当年药箱跟着红军打胜仗,如今我们的知识也要用来守健康!”听完老党员的故事,队员小李在笔记本写下誓言。从党史里的“红色医魂”,到廉政文化中的“医者清心”,红色精神如同一剂“强心针”,让青春力量更懂 “为何传承、为谁传承” ——当杏林初心与红色基因共振,中医药的未来,正握在这群“把根扎进基层”的年轻人手中。
(中共党史纪念馆参观)
这场跨越文化、科学、基层与精神的实践,是青春与中医药的深情对话。当耳穴压豆的触感留在居民耳畔,当本草调研的成果汇入学术笔记,当基层问诊的思考化作行动,中医药传承的脉络,正被青春力量细细编织。未来,这份“从生活中来,到基层中去”的实践,必将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鲜活注脚。
山东在线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 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
Copyright © 2012-2019 山东在线 http://www.sdgol.cn, All rights reserved.